股市上上落落,甚麼時候才是買賣時機?投資者就要做好功課,學習分析股價走勢,把握投資機會。最普遍的分析方法分為兩大類: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,MoneyHero教教大家兩大門派的分別。
投資股票如何捕捉時機,要視乎你的投資策略和目標,以及你有多勤力去做功課。投資策略上,有些人會喜歡短期買賣,在交易中獲利,有些人會把股票當錢一樣儲起來,等待增值,或者用來股息,亦有些人樣樣都想要。當知道自己的心水投資策略後,就可以學習分析技巧,尋找投資機會,最普遍就分為兩大類:基本分析 (fundamental analysis) ,以及技術分析 (technical analysis)。
相關閱讀:【投資入門攻略】新手投資理財前必睇教學
基本分析
基本分析,就是了解股票的「基本面」,即了解公司的盈虧、現金流、資產負債、利潤幅度、回報率等企業財務數據。另外,還要對宏觀、微觀經濟、相關行業前景、有關公司在行業的地位、領先之處、公司營商地區的法規和市場特性、利率和外匯走勢有一定認知。
在股價方面,要把當前股價與同其他類似行業的股票比較,再去研究當地同類型企業的市盈率 (PE) 等資料,分析股票的股價是否被低估或高估。
基本分析的宗旨是,透過比較同類企業的現價以及預計的將來業績增長,去決定股票定價有否被低估或高估,如果低估即抵買,若已買入,股價被高估時就是時候賣出。
一般來說,基本分析的投資回報期通常較長,著名「買入持有」 (buy-and-hold) 策略的股神巴菲特 (Warren Buffett) 就是以基本分析去決定買賣與否的投資者。
相關閱讀:【毛利率】8分鐘學識點計毛利率
技術分析
技術分析的投資者較少注意企業在經營上的週邊資訊,而是集中分析股票的走勢、交易量和股價變化。
技術分析的宗旨是,股票當前的定價已經反映了企業價值,股票走勢是由市場情緒所帶動,大戶散戶間的供求、資金的流向等等都會影響股票升跌,這些走勢都有一定的重複模式。技術分析就是用不同方式產生圖表,例如比較常見的移動平均匯聚背馳指標 (MACD)、相對強弱指數 (RSI) 等,從過去的表現和走勢分析將來的升跌,從而低買高賣獲利。
技術分析的投資時期可長可短,但普遍都比基本分析短。
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各有千秋,哪種方法適合自己,視乎個人的投資策略、投資目標,以及個人偏好,但都要做好功課,學看數字、消息或圖表等都是走唔甩。
精選券商
華盛資本
華盛資本證券是新浪微博旗下券商,限時優惠期內成功線上開戶可享港股買入賣出無限免佣金,更免90日平台費!
迎新優惠
– 領展1股及港交所2股(成功註冊及完成線上開戶,並入金HK$10,000)
– HK$100超市禮券(成功註冊並完成線上開戶)
– 港股買入賣出無限免佣
– 30日免費買賣十檔即時報價(價值HK$330/月)
友信智投
友信智投是香港新一代互聯網券商,不設最低開戶金額,限時優惠期內成功開戶可享180日免佣免平台費!
迎新優惠
– 高達HK$500元現金回贈及30天免費串流報價(首次存款/轉倉達指定金額)
– 180天免佣免平台費
– 首次存款高達10厘現金回贈
光大新鴻基鴻財網
光大新鴻基鴻財網設有特低網上股票佣金優惠計劃,每月固定費用作無限次港股交易,交易愈多,佣金愈低!
迎新優惠
– HK$50超市禮券(新客戶填妥及遞交網上開戶表格,並上載證明文件)
– 再送HK$150超市禮券(成功申請及於開戶後一個月內完成至少一單交易)
– 每月HK$88服務費作無限次免佣港股交易
– 享孖展融資年利率4.88%
招商永隆銀行i Trade證券賬戶
限時優惠期內開戶可享首3個月買賣港股無上限免佣,回贈期完結後,特選客戶可享低至0.15%經紀佣金率,買賣窩輪及牛熊證每宗交易佣金亦低至HK$4.88。不設最低經紀佣金之餘,更有每月最高佣金上限,交易愈多,平均成本愈低!
迎新優惠
– 首3個月買賣港股可享無上限免佣
8 Securities
亞洲首個免佣美股交易平台8 Securities,只需每月HK$88月費,便可作無限次免佣金買賣,入場門檻及收費十分適合新手!
迎新優惠
– 首$8,888投資額免顧問費
富途證券
由騰訊做大老闆的富途證券,相信不少人都聽過《富途牛牛》交易App,網上交易佣金低至成交額之0.03%,最低收費只是HK$3,限時優惠期內開戶更可享一世免佣!
迎新優惠
– 滙豐及騰訊股票各1股(全新註冊及開戶)
– 價值HK$150八達通卡(全新註冊及開戶)
– 一世免佣(成功開戶並存入資金)
延伸閱讀:股票投資入門攻略:新手必睇策略及心得
延伸閱讀:【股票開戶攻略】銀行及證券行投資戶口佣金收費大比拼
延伸閱讀:【美股入門】美股指數、開市時間須知 美股戶口收費大比拼
想知道最新嘅理財貼士,就要留意 MoneyHero Blog,同埋緊貼我哋嘅 Facebook Page!
The post 股票投資新手攻略:基本分析vs技術分析 appeared first on 理財資訊.